英國物理學家保羅·戴維斯這樣說:“整個宇宙完全是從無中生出來的,其創生過程符合量子物理的定律。這樣的宇宙在其成長過程中創造了一切物質、一切能量,從而建成了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宇宙。這樣,這種理論說明了一切物理性的東西(包括時間和空間)的創生。這種量子時空模型並不規定一個不可知的奇點來給宇宙開頭。”
第二個是“爆炸”。有人說,宇宙誕生之前並沒有物質,既然沒有物質,那麼怎麼可能發生爆炸呢?其實他們是誤解了這個名詞。之所以用“大爆炸”這個詞來命名這種理論,主要是用來形容宇宙膨脹的突兀和迅速,並不是真的有什麼東西在宇宙誕生時被點爆了。美國天體物理學家艾弗琳·蓋茨這樣說:“盡管名字聽起來很嚇人,但大爆炸並不是空間中發生的爆炸,而是時間和空間的起點——或者更準確地說,是當前人類對物理學的領悟能把我們帶到最接近起點的地方。”大爆炸理論是否正確,目前存在一定的爭議。但即便它是對的,也還會有一個疑問在等著我們:為什麼會發生宇宙大爆炸?它是出於什麼樣的緣由?難道是造物主按下了創世的按鈕?
現代科學無法回答。
6. 時光能倒流嗎?
2000多年前,孔老夫子在岸邊看到河水沒日沒夜流個不停,感慨時光如流水,奔騰不息,一去不返,《論語》中留下了這樣的記載:“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最陌生的是最近的你。有時候你最熟悉的人在關鍵時候做出的事情,會讓你感覺到根本就不認識他。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你十分熟悉的概念也是如此,比如“時間”。
“時間”是什麼?這個概念似乎每個人都清楚得很,但實際上卻未必如此。
很久以前古人就已經意識到,有些事物的存在很短暫,如天上的白雲蒼狗,有些事物的存在長得不可思議,比如天上的那輪明月,從古到今都是同一個模樣。也許就是因為觀察到了事物運動變化的長短差異,才讓古人們產生了“時間”的概念。古人們發現,計量時間的最好辦法,是找到一些以固定的周期循環變化的事物來做參照。於是不管在地球上的哪一個角落,人們都不約而同地采用了同樣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把一個春、夏、秋、冬四季輪回稱作一年,把一個朔望月的循環稱作一月,把一個晝夜交替稱作一日,現在我們知道那分別代表著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月亮繞地球公轉一周和地球自轉一周。為了準確計量時間,古人發明了“日晷”、“漏壺”等計時工具。後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出現了更精密的儀器——鍾表,現在最精確的原子鍾,2000萬年內誤差不超過1秒,可見人類對於時間的把握,已經達到了何等精準的地步。
到了這一步,人們對於時間的認識似乎已經是毫無懸念了。
然而事實果真是這樣嗎?不,對於時間,人們其實還存在著一大堆的疑問。
從常識上看,事物總是有開端的,那麼時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大爆炸理論說宇宙誕生於137億年前,那麼時間就是從“奇點”開始的。但在奇點之前呢?奇點之前的時間是怎樣的?物理學家們往往以“宇宙誕生之前的時間沒有意義”的含糊其詞來搪塞,其實是回答不出來。時間起始之前還有時間嗎?難道真像那些被問到“創世之前上帝在做什麼”的教徒們回答的那樣:“那時上帝正在為問這類問題的人準備地獄”?在以往人們的印象中,時間是在均勻流動著的。假如把宇宙演化比作是一場規模宏大的電影,那麼它的播放速度是恒定的,而且停不下來。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打破了這一觀念。相對論表明,物體的運動速度越快,或者引力場越強,它的時間流速會變慢。你能想象嗎?宇宙飛船上的時鍾“滴答”一下,和地麵上的時鍾“滴答”一下,它的時間長度是不同的!假如你乘坐接近光速的飛船去茫茫宇宙中探險,10年後回到地球時,地球上有可能已經過去幾千年了! 運動速度越快,時間流速就越慢,當運動速度達到光速後,時間就完全停止了。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的帝王將相奢求永葆青春,長生不老,希望時間這把殺豬刀對他們刀下留情,看來這並非完全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