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莊王平定了內亂後,開始準備揮軍北上,與普國爭霸。前598年,楚莊王趁陳國內亂的時機,發兵佔領了陳國。第二年,楚莊王率領大軍去進攻鄭國。陳國、鄭國全是依附於普國的小國,楚國進攻陳國、鄭國,就是向普國挑戰,普國自然不甘示弱。同年夏天,普景公命荀林父為大將,先軫的孫子先毅任副將,統領600輛兵車去援救鄭國。大隊人馬來到了黃河邊上,普國的探子報告說鄭國已投降,楚國正在撤兵。荀林父聽了這個消息決定撤兵。先毅堅決不同意,他大叫說:「臨敵退兵,可恥之極!你們要是害怕楚軍。我一人前去迎敵!」
先毅仗著祖上的功勞,不把荀林父放在眼裏,帶著自己的一隊兵車,渡過黃河追趕楚軍去了。荀林父沒辦法。隻得下令全軍過河。
楚莊王聽說晉兵已經渡過黃河,便召集將領們商量對策。令尹孫叔敖主張和晉軍講和,然後收兵,而一批年輕的將士都主張迎戰,使楚莊王一時拿不準主意。有一位叫伍參的大臣說:「晉軍主將荀林父剛掌兵權,還沒有威信,副將先毅倚仗祖上的功勞,看不起荀林父。三軍的將領雖想主動出擊,又沒有權力作主,士兵們不知道聽誰的號令。晉軍上下不齊心,沒什麼戰鬥力。麵對這樣的敵人,如果還不去攻打它,這不是有損我們楚國的尊嚴嗎?」楚莊王聽伍參分析得合情合理,便命令楚軍擺開陣勢,準備和晉軍決戰。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