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燃燒完以後,留下一個矽和硫的內核,如果恒星足夠重,中心溫度達到27-35億度,就會啟動恒星的終極燃燒——“矽燃燒”。
一個個α粒子被“塞”進原子核,依次生成硫、氬、鈣、鈦、鉻、鐵、鎳。這個過程很快,一天就結束了,這時候,恒星的中心已經達到了50億度。
由於沒有額外的熱能可以通過新的聚變反應產生,恒星隻能以崩潰的方式結束,發生壯麗的超新星爆炸,恒星的中心部分現在要麼被壓成中子星,要麼變成黑洞。
恒星外層被噴射出,在中子流中產生鐵以後的重元素。
這一段也不能說跟氧完全沒有關係,噴射出的外層裏麵就有氧。
▲宇宙中元素的來源圖
總結一下
1,其他元素先天不足,要麼不在主流的反應路線上,比如鈹、硼和大多數奇數元素;要麼反應太容易,成為反應原料,比如鋰。
2,大多數恒星都是屌絲恒星,最終的結局是碳和氧。高富帥恒星中心的最終結局是中子星、黑洞,這已經超越元素周期表了。
3,碳燃燒、α過程和氖燃燒都會生成氧,產量太大,擋不住!
現在你懂得下麵這張圖的意思了嗎?
原來,碳燃燒完之後並不是氧燃燒,而是氖燃燒,即使是氖燃燒,也會生成氧。C、Ne、O三個圈層裏麵,都有氧的存在。
經過各種因素的排列組合,氧終於成功登上宇宙元素排行榜的季軍!不容易啊!
正是因為宇宙中有如此多的氧元素,才有了我們人類在地球上的幸福生活。
地球上,氧是地殼中豐度最高的元素,竟然占到49.2%的質量。各種各樣的礦物,大多數都是以氧化物或者鹽的形式存在著。
就是再深入一點,到了地幔,氧的豐度仍然是最多的,占到44.8%,可以說,氧幫助把眾多的元素固定在地球上。
在大氣中,我們都知道,氧氣占有21%,這些活躍的氣體支持著生物的生長,氧氣真是生命的氣息。
至於在海洋中,氧元素就更多了,占到了88.9%,我們知道這就是氧在水分子中的比例。
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我們幸運的地球上有足夠多的氧氣,將氫元素固定在海洋裏,否則,原子量最小的氫元素將在太陽風的吹拂下散逸到太空中,地球上也就無法有這麼多水,更難以產生生命。
地球上,除了最深處的地核,在大氣、地殼和地幔中,氧元素的含量都是最高的。
總之,感恩氧元素吧!感恩宇宙吧!
看了這麼多,你要是還不相信人擇原理,我睡著了都會被你氣醒!
,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