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當朱由檢即位後,農民起義卻如同星火燎原之勢,遍布全國。最後滅亡明朝的,也正是農民起義軍之一的李自成。
“闖王”李自成
為什麼兩任皇帝在位時,差距如此之大。因為不管是抵禦後金集團的進攻,還是平定農民起義,這都是打仗,而打仗,錢永遠是排在第一位。
魏忠賢在時,雖然是禍亂朝綱,大肆掠奪民脂民膏,然後占為己有,但是魏忠賢也將其中一部分錢用於國家財政,軍費開支,並優先保障了當時遼東地區的物資和士兵軍餉。
而魏忠賢死後,東林黨又慢慢的把持了朝政。事實上東林黨人大多出身於東南士大夫階層,而魏忠賢搜刮的錢,大多也是從這些東南士大夫家裏搜刮出來的。
換個角度說,當時的明朝其實很有錢,“藏富於民”,特別是東南地區,經濟高度發達,都要資本主義萌芽了。而魏忠賢之前的所作所為,恰恰影響了這些東南士大夫的利益,進而影響了東林黨的利益。
明朝末年,東南地區經濟依然發達
東林黨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同時為了清除異己,在魏忠賢倒台後,大肆排除閹黨,並且許多不是閹黨之人。
也因為和東林黨政見不合,被東林黨冠以閹黨之名,被排除朝廷。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朝堂上如果隻有東林黨這一種聲音,那麼勢必會造成皇帝決策的失誤。
關鍵在於,剛剛登基的朱由檢,其實並了解當時朝廷真正的狀況,他畢竟隻是一個藩王,他隻知道魏忠賢“十惡不赦”,隻知道老百姓都盼望魏忠賢能盡快伏法,他並不知道魏忠賢在朝廷存在的真正意義。
明朝最後一位皇帝,朱由檢
所以他登基後,第一時間拿下了魏忠賢,雖然順從了民意,但是也讓東林黨一家獨大,沒有人與之抗衡。而後得到“話語權”的東林黨,以魏忠賢搜刮錢財為文章,向朱由檢提出,不應該和商人“爭利”。
當時大部分商人出自東南,所以此舉最終也保護了東林黨自己的利益。但是朝廷為了抵抗後金集團的進攻和農民起義,不得不花錢,於是隻得向老百姓增加賦稅,並且裁掉了驛站,開源節流。
明朝驛站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東林黨裏麵有忠臣,但是更多的卻是那種誇誇其談之輩。與政敵鬥爭時,精神百倍,但是真要做起事來,卻隻能“紙上談兵”。
內部鬥爭,東林黨在行,一旦讓他們處理農民起義或者是邊關戰事時,他們卻隻知道關心自己的利益。
相比之下,魏忠賢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他就是皇帝身邊的一條惡犬,可以為所欲為,但是隻要對皇帝忠心,為皇帝辦事,那麼自己依然權力在握。
本來就水深火熱的老百姓,增加賦稅就如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於是小範圍的農民起義變成了全國範圍的農民起義,並且愈演愈烈。
而裁掉驛站,直接導致了李自成,張獻忠的出現。當然裁掉驛站隻是偶發事件,沒有裁掉驛站,或許不會出現李自成和張獻忠,但是增加賦稅,必定會出現“張自成”“黃自成”等人,最終還是會推翻明朝的統治。
曆史就像是一個任人裝扮的小姑娘所以魏忠賢確實是一個壞人,十惡不赦的太監。但是我們應該在前麵加一個定語,非常有能力的十惡不赦的太監。
在朝廷政治環境極其複雜的明朝末年,之前從來沒有執政,幾乎不了解朝堂運作的朱由檢,不應該一登基就拿下魏忠賢,而是應該恩威並施,削弱魏忠賢身邊的勢力,讓他能全心全意為自己服務,並且用他來製衡東林黨。待朱由檢真正熟悉了朝堂運作的規則後,再拿下魏忠賢,贏得名聲也不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