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於1968年河北省滿城漢墓和金縷玉衣一起出土的長信宮燈,不僅突出了我國古代的環保理念,更是將實用性與外形美觀結為一體,是一件罕見的藝術珍品,因此也被譽為“中華第一燈”。下麵就一起來具體了解相關資料吧!
中華第一燈——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是中國漢代時期的青銅器,1968年在河北省滿城縣中山靖王劉勝的妻子竇綰墓中出土。長信宮燈高48厘米,宮女高44.5厘米,重15.85千克。出土之後便作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展品展出。
據說,考古專家們發現長信燈時並非是完整形態,而是散落一地。其原因在於竇綰墓主室頂部為兩坡式構造,並不牢固,主室的東半部頂發生過坍塌,因此導致放置在幾案上的長信宮燈被震落在地上摔散,侍女頭部、燈盤、燈罩等零部件散落一地。後來經過考古專家們的修複才得以回複原本的容貌。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到,長信宮燈通體鎏金,銅器上的鎏金工藝在戰國時期已出現,銅器在經過鎏金處理之後,表麵看起來金碧輝煌,也能起到保護銅器的重要作用。這件出土的長信宮燈便是最好的證明。
從長信宮燈的外觀可以看出,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整個造型和裝飾風格看起來輕巧華麗、舒展自如,是一件實用與美觀兩全的燈具珍品。為何如此說呢?因為從整體來看,宮女銅像體內為中空狀態,其中空的右臂與衣袖形成銅燈燈罩,能夠自由開合,因此燃燒產生的灰塵可以通過宮女的右臂沉積體內,不會大量的飄散空中,做到了真正的環保。而其環保理念更是體現了古代中國人民的智慧,長信宮燈也因此被譽為“中華第一燈”。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來華訪問時曾參觀過長信宮燈,並感慨道:“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懂得了環保,真了不起。”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