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試采作業區位於珠海市東南320千米的神狐海域。試采取得了持續產氣時間最長、產氣總量最大、氣流穩定、環境安全等多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創造了產氣時長和總量的世界紀錄。截至7月9日14時52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試開采連續試氣點火60天,累計產氣30.9萬立方米,平均日產5151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達99.5%。獲取科學試驗數據647萬組,為後續的科學研究積累了大量的翔實可靠的數據資料。
2017年7月5日,據新華社報道,國家大科學裝置——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近日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運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一重要突破標誌著,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運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麵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
東方超環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對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計劃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因此,東方超環也被稱做“人造太陽”。
2017年6月20日,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拓撲物態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首次發現了突破傳統分類的新型費米子——三重簡並費米子,為固體材料中電子拓撲態研究開辟了新的方向。
據了解,現有理論認為宇宙中可能存在三種類型的費米子,即狄拉克費米子、外爾費米子和馬約拉納費米子。人們所熟知的電子、質子、中子等就屬於狄拉克費米子。宇宙中的費米子在固體中存在“影子”,這種“影子”或具有傳統理論中費米子的行為,或能演生出完全不同的新型費米子。
2017年8月10日,據中國科學報報道,兩篇來自同一國家、同一科研團隊的研究論文同時在線發表,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的名字,兩次出現在了英國《自然》雜誌上。同時,其也宣告了兩個“第一次”:完全由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上第一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從衛星到地麵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麵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
2:高產水稻2017年10月16日,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1正式發布一種水稻新種質,株高可達2.2米,具有高產、抗倒伏、抗病蟲害、耐淹澇等特點。
據研究員介紹,這種“巨型稻”光合效率高,單位麵積生物量比現有水稻品種高出50%,平均有效分蘖40個,單穂最高實粒數達500多粒,單季產量可超過800千克/畝。
2017年11月30日,據新華網報道,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於30日在線發布,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在太空中測量到電子宇宙射線的一處異常波動。這一神秘訊號首次為人類所觀測,意味著中國科學家取得了一項開創性發現。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