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BBC
1939年,科學家們經過商討決定由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寫信給美國第32屆總統羅斯福,建議美國開始研製原子彈。現在看來,在當時科學家基本上來自歐洲的情況下,美國可是撿到了一個大便宜!!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1945
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使用核武器
1945年5月德國正式投降。與此同時,中國開始大規模反擊日軍。美國在太平洋區域的進攻,幾乎讓日本海軍全軍覆沒。隨著長時間的海上封鎖,日本國內的物資供應也變得極度匱乏。
圖片來源HuffPost
通過二戰的硫磺島一戰,丘吉爾告訴羅斯福,如果要徹底打垮日本就得在日本本土登陸,而且至少還要付出100萬美軍和50萬英軍的生命。
這樣沉重的代價美國絕對不會答應,結果用原子彈就成為了“最少損失的方式”。當時美國有不少了解“Manhattan Project 曼哈頓計劃”的科學家強烈反對使用原子彈,但最終這場人類有史以來的最大災難還是發生了。
圖片來源wikipidia
這場造成30萬餘日本平民死亡的災難
也讓世界所有人認識到了
原子彈空前的殺傷力和破壞威力
如今提到這件事還充滿恐懼和懊悔
圖片來源TIME
1946-1991
美蘇爭霸的重要籌碼
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富爾頓發表“鐵幕演說”,標誌著冷戰時代正式開始。
而為什麼這次一直是“冷戰”,並沒有導致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就是因為原子彈這個大殺器的存在,畢竟美蘇雙方誰都不想發動一場毀滅性的全球災難。
圖片來源History.com
anyway,當時美國和蘇聯是世界上最先擁有原子彈的國家,而美蘇爭霸將“核武器”的數量和對地球的威脅達到了頂峰。
先甭說發不發動,光看數據完全就能達到威懾效果了...
圖片來源Vox
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美蘇核武器對抗一度達到瘋狂癡迷的地步。
截至1960年美國肯尼迪總統上台,美國已經擁有大約27,000枚核武器,蘇聯那個時候大概是美國的十分之一;到1991年蘇聯解體之前,蘇聯所擁有的核武器曾高達4萬枚...
圖片來源wikipidia
1991-今
世界“去核化”愈演愈烈
隨著美蘇冷戰結束,世界各國的核數量在逐年驟減,原因也非常簡單:一來,美國無法一直維護數量如此龐大的核彈頭;二來從古巴導彈危機中所有人都意識到,這種滅世武器簡直就是不應該存在,因此越來越多人開始呼籲“去核化”。
圖片來源DFA
之後白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南非等一批國家更是主動放棄現有核武器或者核武器的發展計劃,正式轉變為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