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都知道遠古動物——恐龍,也曾聽書過霸王龍,但是若具體說暴龍,可能無法給出具體的範圍和定義。其實,霸王龍就是暴龍中的一種,但是暴龍不僅僅隻限於霸王龍。暴龍是體態更大、更凶猛的恐龍,常被稱為恐龍之王,在恐龍界有非常高的地位。下麵,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中國十大暴龍。
中國十大暴龍1、喀左中國暴龍
2、中國虔州龍
3、勇猛特暴龍
4、華麗羽王龍
5、甘氏四川龍
6、扶綏中國上龍
7、上遊永川龍
8、和平中華盜龍
9、諸城暴龍
10、中華盜龍
第一個:喀左中國暴龍
喀左中國暴龍居於中國十大暴龍之首,於2009年3月23日發現於喀左縣大城子鎮小城子村花果山,發現者喀左縣公安局崔岩,3月26日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季強,姬書安研究員趕到現場,開始進行了科學考察和鑒定。喀左中國暴龍分布在中國,比北美霸王龍早了六千多萬年。身長約10米,是較大的肉食恐龍。
第二個:中國虔州龍
以中國地質科學院呂君昌博士為首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具霸王龍遺骨化石,其口鼻部又細又長,被戲稱為“雷克斯匹諾曹”。其研究結果於5月7日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這隻昵稱為“匹諾曹”的霸王龍被發現於贛州南康市龍嶺約66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南雄組。保存在贛州市博物館的相關標本是具有完整頭骨的部分化石骨架。 科學家表示這一新發現非常重要。包括發現於蒙古的分支龍,這些發現顯示了長吻霸王龍類在亞洲廣泛分布,是一種主要的掠食恐龍,與特暴龍生活在一起(分支龍和特暴龍生活在一起,虔州龍所在地區有一顆應該屬於特暴龍牙齒)。
第三個:勇猛特暴龍
特暴龍(學名:Tarbosaurus)意為“令人害怕的蜥蜴”,是種大型獸腳亞目恐龍,屬於暴龍超科。是霸王龍的遠親。特暴龍生存於晚白堊紀的亞洲的蒙古和中國,約7400萬年前到7000萬年前。特暴龍的化石大部分是在蒙古發現,而在中國發現了更多破碎骨頭。過去曾經有過許多的種,但目前唯一的有效種為勇士特暴龍(T. bataar),又譯勇猛特暴龍。特暴龍最長可達12米,最重7.5噸。和近親相比,特暴龍吻部較窄,腿雖然長但按照比例不如近親長,前肢比例是暴龍科裏最短小的,身體很粗壯。
第四個:華麗羽王龍
華麗羽王龍是由中國古生物學家在中國遼寧省西部早白堊世地層中發現一種恐龍。它是中國遼西熱河生物群迄今發現的體型最大的恐龍之一。正如它的名字一樣,華麗羽王龍標本上保存了精美的羽毛印痕,這一發現為帶羽毛恐龍的家族再添一員。相關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的《自然》雜誌上。根據目前發現最大的化石顯示,羽王龍體重1.4噸,體長7.5米。主要特征包括大型的頭部、較瘦的軀體、中等長短的前肢、很長的腿、身體覆蓋著羽毛。
第五個:甘氏四川龍
甘氏四川龍是中型體材的異特龍類。它與北美洲發掘的異特龍極為神似。它是侏羅紀晚期遊蕩在四川盆地中裝備齊全極凶猛的掠食者。四川龍下有兩個已命名的物種:模式種甘氏四川龍(S. campi)及自貢四川龍(S. zigongensis)。甘氏四川龍是由楊鍾健於1942年根據部份骨骼及一些牙齒所命名[1];自貢四川龍由於1993年根據幾乎完整的骨骼所命名。
第六個:扶綏中國上龍
1975年,侯連海等在廣西扶綏發現的幾個牙齒化石,定名為扶綏中國上龍。到2008年進一步發掘研究和實驗鑒定,扶綏中國上龍被重新命名為扶綏中國棘龍。由於僅有牙齒化石,扶綏中國上龍外貌以棘龍為參考。棘龍的背部有明顯的長棘,是由脊椎骨的神經棘延長而成,高度可達1.7米(正模最大的一根),長棘之間推斷生前有皮膚連結,形成一個巨大帆狀物(然而有極少數科學家卻認為這些長棘是由肌肉覆蓋著,形成隆肉或是背脊,類似美洲野牛的脊背)。對於這帆狀物的功能,功能很可能包含調節體溫、儲存脂肪能量、散發熱量、吸引異性、威脅對手、吸引獵物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