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1980年的前20名經濟體相比,2018年世界GDP排行榜名單上仍有17個,這意味著隻有三個新進入者。前10大經濟體的名義GDP增長率約占世界經濟總量的67%,而前20大經濟體的貢獻率接近81%。其餘172個國家的總和不到世界經濟的五分之一。2018年GDP萬億俱樂部增加至16個。
1.美國?名義GDP:19.39萬億美元GDP(購買力平價):19.39萬億美元
自1871年以來,美國一直保持著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地位。2017年美國經濟規模名義上為19.39萬億美元,預計2018年將達到20.41萬億美元。美國經常被稱為經濟超級大國,這是因為在先進的基礎設施,技術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的支持下,經濟占全球經濟的近四分之一。雖然美國經濟以服務為導向,占GDP的近80%,但其製造業僅占其產出的15%左右。
2017年,按GDP(PPP)計算,美國經濟為19.39萬億美元,而中國經濟為23.16萬億美元。兩個經濟體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差距預計將減少到2023年; 到2023年,美國經濟預計將增長到24.53萬億美元,緊隨其後的是中國21.57萬億美元。?
2.中國名義GDP:12.01萬億美元GDP(PPP):23.15萬億美元
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中經曆了指數級增長,逐步發展成為世界製造業和出口中心。鑒於其龐大的製造和出口基礎,中國通常被稱為“世界工廠”。然而,多年來,服務業的作用逐漸增加,製造業作為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相對減少。早在1980年,中國是第七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為3053.5億美元,而當時美國的規模為2.86萬億美元。自1978年開始進行市場改革以來,亞洲巨人的經濟增長率平均每年增長10%。
世界銀行報告稱,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率自2010年以來首次突破,主要受全球貿易周期性反彈推動。它預計到2018年將增長6.6%,到2023年將降至5.5%左右。多年來,中國和美國經濟規模的差異迅速縮小。2017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價值為12.01萬億美元,低於美國7.37萬億美元。2018年,差距預計將減少到6.32萬億美元,到2023年差距將達到2.96萬億美元。就購買力平價的國內生產總值而言,中國是最大的經濟體,其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23.15萬億美元。到2023年,中國GDP(PPP)將達到37.06萬億美元。
3.日本名義GDP:4.87萬億美元GDP(PPP):5.42萬億美元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2017年的國內生產總值為4.87萬億美元。預計2018年經濟將超過5萬億美元。2008年的金融危機震撼了日本經濟,對經濟來說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自那時候起。全球危機引發了經濟衰退,隨後國內需求疲軟,公共債務巨大。當經濟開始複蘇時,它遭受了一場大規模的地震,從而在社會和經濟上對該國造成了衝擊。雖然經濟已經打破了通縮螺旋,但經濟增長依然低迷。?
2020年奧運會將使其經濟受到一些刺激,這將保持投資流動的強勁,這得益於日本央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日本的名義GDP為4.87萬億美元,預計2018年將達到5.16萬億美元。當按照購買力平價衡量GDP時,日本跌至第四位; 2017年的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為54.2億美元,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8439.52美元(第25位)。?
4.德國?名義GDP:3.68萬億美元GDP(PPP):4.17萬億美元
德國不僅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也是最強大的經濟體。在全球範圍內,就名義GDP而言,它是第四大經濟體,擁有3.68萬億美元的GDP。購買力平價的國內生產總值規模為4.17萬億美元,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44549.69美元(排名第17位)。德國是1980年名義上第三大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為8504.7億美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