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土城是個地處黔北川黔交界地區邊陲小鎮。據赤水縣誌記載:明代重建時發現了元代的土夯城牆,土城因此而得名。小鎮依山傍水,沿河而建!是具有典型的巴渝文化特色的山地小鎮,穿行其間,目光所及,鱗次櫛比、曲徑通幽的土城老宅,傳統的木質結構結合就地取材的建築模式,形成了木,竹、石、土相互融合的結構形式,很好地將其建築融入丹霞地貌環境之中,更添加了幾分地域文化特色。
以黑、白,灰三色為主色調的民居建築與丹霞紅的結合形成了無與倫比的建築的藝術效果。這裏曾是川鹽入黔的水碼頭,四川自貢的井鹽通過赤水河入黔在土城上岸,由此轉運至貴州各地。同樣也是貴州的木材,煤炭等物資入川的重要水路物資集散地。重商文化和袍哥文化曾深植於此。千百年的商業碼頭讓土城人從來不缺少商業基因,袍哥文化的沉澱又為土城人注入了豪俠仗義的氣質。這是我見過的貴州最美小鎮,從這走出去的人無不為自己是土城人而自豪!
從我記事起,我們土城就是石板街,蜿蜒曲折的街道仿佛是在訴說自己數百年的滄桑歲月,在我的記憶中土城銜長足有一兩公裏,沒有一個清潔工,但無論街麵都幹幹淨淨。要是放在現在真不可思議,可當時就是街坊鄰居們自己打掃,每家人負責自己門前的衛生,相當於現在的門前三包。隻不過沒人和你簽三包合同,沒有工資,街坊們都是"清潔工"。那時的人們都很自覺,每天打掃,從不間斷。大家以自己門前衛生為榮、要是門前不幹淨了自己都會不好意思。若是把這種精神傳承到現在,創建衛生文明城市就不會這麼難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