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老家稱姑媽為孃孃,三孃是父親的三妹。我三歲時母親去世,因我體弱多病,有人說這孩子可能養不活,三孃聽說後執意把我接過去由她養,三孃對我視同己出,我還吃過她的奶呢。
三孃家有三姑爺(我們老家稱姑父為姑爺)、金華表哥和春蘭表姐四口人。金華表哥長我10多歲,春蘭表姐長我8~9歲。三姑爺當時是生產隊長,為人忠厚善良,處事正直公道,在村裏威信極高。1958年大躍進時期,浮誇風盛行,全縣的生產隊長在縣裏開會,要求上報糧食產量。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為過關,很多生產隊長隻好虛報,三姑爺堅持實事求是,據說為此還挨過批。但各生產隊應交的公糧和商品糧指標就是以此次上報的產量來核定的,而且此後一直按此未變!三姑爺因上報的產量沒有水分,其所在的生產隊上交公糧指標比其他生產隊都低,因此在當時農村大部村民糧食不夠吃的年代,三姑爺所在的生產隊村民絕大部份沒有挨餓,可以說這全是仰仗了三姑爺。
三嬢一家十分勤勞,三姑爺又是生產隊長,家裏人口不算多,負擔不重,在當時家境還算殷實。但也隻是糧食夠吃,一年能殺一頭年豬,柴山裏的柴夠燒略有些富餘而已。偶爾有村民柴不夠燒,找三姑爺要,三姑爺一般都會慷慨應允,解他人然眉之急。三姑爺對我這個侄兒亦十分疼愛,記得在那個物資匱乏、買什麼都要憑票的年代,一家人硬是省下布料,為我做了一身新衣,讓我至今仍難以忘懷。這期間我儼然成為了三嬢家的一員,農村生活其實很艱苦,表哥表姐要上學,三姑爺要去隊上忙,三孃有忙不完的農活;喂豬,喂牛,做飯、洗衣,還有自留地的農活。即更如此,仍對我細心嗬護,疼愛有加,不論在家還是外出幹農活或是走親訪友總是帶著我,有人以為我是三孃的小兒子,三孃總是笑嗬嗬地拍著我的小腦袋說:"這是我的麼兒"。表哥表姐亦十分喜歡我這個弟弟。
在三嬢一家的照顧下,我一直到快上學時才回到鎮上家裏。去時體弱多病,回家時也變成健康少年。上學後三嬢一家對我關愛不減,每逢寒暑假總要接我和哥哥去玩,那時候生活困難,能吃上肉就很不易,有肥豬肉吃更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了。那時候貴州農村招侍客人的最高標準就是豆花、臘肉。每次去我們都能吃上,其實他們自己平時亦舍不得吃。當時農民要想有一頭豬殺,必須低價另外出售一頭給政府,否則將被嚴厲處罰。由於糧食緊張,沒有多餘的糧食來養豬,把豬養肥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三孃家的年豬每年都能殺300多斤的大肥豬。這在當時的農村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