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真實張三豐簡介(人物張三豐到底有多厲害)
喜歡看武俠電影或是小說的朋友,對“張三豐”一定不陌生,他是武林中人人敬重的人物,武功高強、道德高尚,人設非常完美!那麼在真實的曆史上有沒有這個人物呢?如果有,他是否如武俠電影演繹的那麼完美呢?
武俠劇中的張三豐仙風道骨,雖年邁但步履穩健,江湖威望頗高。不過,曆史上的張三豐卻要遜色不少。畢竟,武俠小說的創作是具有藝術性的,塑造出來的人物往往被刻意誇大,如果不這樣,恐怕要失去一大批讀者。
一、曆史上的張三豐1. 入道
公元1247年,張三豐於懿州出生。據傳,張三豐剛生下來就是一副“龜形鶴骨”模樣。在小編看來,這些傳言多半都是假的,畢竟要宣揚這個人!曆史上一些大人物出生時總會有這樣的傳言。
例如天色大變,暴風驟雨或是夢到神龍等等,古人的迷信思想很濃重,這些傳說不知道被濫用多少次了。但每次都屢試不爽。
在張三豐五歲時,不知何故患上了眼疾,疼痛難忍,治愈良久卻絲毫見不到效果。後來家人沒辦法,就把他送入道觀,希望張三豐在道觀能學一身本事,不至於遭人嫌棄。
家人的這一決策對張三豐來說至關重要,眾所周知,一次正確的決策會讓人少吃很多苦頭。也許是天資聰穎,在修道方麵張三豐很有天賦,道長張雲庵很喜歡這個孩子,便將其收入自己門下,帶他入門修道。
當上道士沒多久,原本久治不愈的眼疾突然痊愈了,這讓張三豐很是欣喜,認為是修道幫了他,從此之後張三豐更癡迷於修道。
天資聰穎加上勤學苦練等於大有成就!在接下來幾年的修道生涯中,張三豐得心應手,理解很深,對萬事萬物都有深入的理解,能夠以獨特的觀點進行解讀。
2. 歸家
如果按照正常的劇本走,張三豐將接任張雲庵的位置,擔任下一任道觀住持。不過張三豐思家心切,最終決定離開道觀返回家中。回家後家人建議他參加科舉,謀個一官半職,下輩子的生活也就不用發愁了。
參加科舉就必須要進修儒家知識,於是張三豐又開始研究起儒學來。在十四歲那年張三豐考上秀才,並且還得到候補的資格。眼看就要做官,可張三豐卻放棄了這條路,隻因誌不在此。
二、心境改變公元1264年,張三豐開始了自己的遊學之路,在此過程中認識了廉希憲,擔任平章政事一職。廉希憲很看好張三豐,認為他年紀輕輕就有此學識,將來必定是個成大事的人物。
於是在廉希憲的舉薦下,張三豐當上了中山博陵縣令。雖然沒有通過“科舉入仕”,但張三豐還是走上了官場這條路。
不過,張三豐似乎對做官真不感興趣,擔任了兩年縣令之後便辭官了。
辭官回鄉之後,張三豐開始思考,“我到底想要做什麼?”思來想去,還是習慣歸隱的生活。因此,張三豐開始過起了隱士般的生活,不求富貴,隻求每日安寧。平常研讀詩書,參悟經文等,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數年。
後來,張三豐又遇到了一個對他影響極大的人物——邱道人,張三豐與其相談甚歡,在邱道人的指引下,張三豐更加堅定了修道的信念。於是張三豐又開始了自己的雲遊之路,希望在雲遊中得到修煉,讓自己的精神境界達到更深的層麵。
三、名聲大震慢慢的,張三豐走遍了大江南北,他的名聲也開始大震。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對張三豐也非常重視,曾多次邀請張三豐入朝為官。當時張三豐正隱居於武當山,也許是過慣了閑雲野鶴的日子,張三豐不願受到官場的束縛,果斷拒絕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