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朋友在小時候都背過三字經和百家姓,它們作為很多小朋友人生中的啟蒙書,都傳遞給小朋友們不少的道理。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講述的便是和孟母有關的兩個小故事,其中第一個就是孟母三遷。相信朋友們對這個故事並不陌生,但是大家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麼?
孟母三遷典故原文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戲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複徙居學宮之傍。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孟母三遷發生的地方很多朋友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但卻還不了解孟母三遷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其實孟母三次遷居的位置分別是:鄒縣城北的馬鞍山下(百今名鳧村,現屬曲阜市)、鄒縣城西廟戶營和學宮之旁。他家居鄒縣城北的馬鞍山下(今名鳧村,現屬曲阜市),附近是一片墓地,幼小的孟子便經常學著埋墳頭,哭喪,度有時搶人家的供果吃。孟母認為住在這裏不利於教養孩子,就把家搬到了鄒縣城西廟戶營。新居與市場為鄰,市場上,行商客賈,拍賣喧嘯,還有江湖騙子瞞哄欺人。孟子受環境的影響,又去模仿商人的樣子,有時學著騙人。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對孩子成長也不利,又把家遷到學宮之旁。
孟母三遷的啟示孟母三遷的故事給我們的啟示: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現代的人們不僅要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啟發人更多的思維。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吃飽穿暖之外, 還要言傳身教, 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地受周圍的人的言行影響, 孩子在幼兒時期模仿力最強, 所以應該給他們良好的環境。 古人教導我們要與聖人為伍, 遠離瑣碎事和卑鄙小人, 才能有所成就, 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孟母三遷的社會影響孟母教子的影響特別深遠,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 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讚》。南宋時的啟蒙課本《三字經》引證的第一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普及於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陸續修訂補充,而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始終冠於篇首。
看到這裏,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孟母三遷的故事發生在什麼地方了。而這個簡單的小故事生動地為我們展示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要謹慎選擇周圍的環境與朋友。除此之外,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要規範自己的言行來為孩子做出正確的示範和榜樣。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