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當人們赤腳在人糞施肥後的田裏作業時,偶爾會在皮膚上出現小丘疹或小泡疹,奇癢難忍,有時甚至會發展成膿瘡。農民把這俗稱為“糞毒”,這“糞毒”。這種癢疹,其實就是鉤蟲的幼蟲絲狀蚴鑽入皮膚,為害作祟造成的。鉤蟲病患者常常表現為麵色萎黃、頭暈、心悸、周身倦怠、浮腫、腹部隱痛、消化不良等。除此之外,嗜異症便是個別患者的典型症狀。別人不吃的,他卻吃得津津有味。你說生米不好吃,他嚼起來則十分可口;你說泥土不能食,他吃起來則特別香甜。
瘡痂這東西,望之令人作嘔,是不敢品嚐的,而劉邕則偏偏視為珍味。由此不難推斷,鉤蟲在劉邕的腸子裏安營紮寨,已非一日了。應該說,是鉤蟲病使劉邕變成一個“亙古無雙”的嗜痂者。今天,雖極少有這種病例來證實我們的看法,但先賢李時珍卻留下一則佳話:蘄州的皇族富順王的孫子患有異嗜燈花的病,平素山珍海味均感乏味,唯獨喜吃蠟燭燈花。麵黃肌瘦,骨削如柴,百醫不解其病,遍施諸方,徒勞無效。後經李時珍診斷,確認這是蟲邪作祟,給以殺蟲藥治療而愈。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