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巨鱷:亞馬遜莫拉氏鱷重達60噸 史前巨鱷還有哪些?
鱷魚是從古老的恐龍時代開始就存在於地球上生物,經曆了恐龍大滅絕之後依然存活下來,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古老物種,曾經生活在巴西平原上的亞馬遜莫拉氏鱷雖然已經滅絕了,但在後來發現的化石中也讓考古學家十分震驚,為此特意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亞馬遜莫拉氏鱷VS泰坦蟒,到底誰會贏呢?下麵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結果吧。
亞馬遜莫拉氏鱷:巴西平原上棲息著一類巨大鱷類----亞馬遜莫拉氏鱷,身長也達10米左右,好像與現今凱門鱷有某種親緣關係,並生存到了中新世早期。1986年一個加拿大古生物科考小組在巴西亞馬遜平原發現了距今為止最為龐大的史前鱷類的頭骨化石,該頭骨化石長達1.5米,根據鱷魚的頭與身長比例,古生物學家們阿拉哥爾等推測,這條莫拉氏鱷的身長可達順彎9米 ,體寬1.3米,體重接近60噸,是新生代最龐大凶猛的"肉食恐龍"——副雷鳴鳥的20倍左右,該巨鱷出現之前南美之前最大爬行動物洪雷氏泰坦巨蟒體重的10倍。而根據一些下頜骨殘片推測,最大的莫拉氏鱷很可能有順彎9米,體重比最大的純陸生肉食哺乳動物細齒巨熊還要重9噸。
亞馬遜莫拉氏鱷VS泰坦蟒:泰坦蟒屬於蟒,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類,它們就像是將現代蟒蛇放大後的產物。據說這樣大的變溫動物,至少要在最低從30℃到34℃的氣溫下生存,所以確定在古新世的新熱帶界因為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溫的氣候模型的假設一致。泰坦蟒平均體長可達到13米,體重超過1噸,這兩個數字已經足以說明它們的可怕之處。它們的獵物包括6米長的巨型鱷魚、短吻鱷等。泰坦蟒早在近5800萬年前就已滅絕。有專家做了一個是試驗,就是將泰坦蟒複活,然後和亞馬遜莫拉氏鱷大戰看最後的結果會是什麼樣子的,當結果出來之後,被驚呆了,因為本以為會是泰坦蟒贏,沒想到竟然是亞馬遜莫拉氏鱷。
盤點其他史前巨型鱷:恐鱷:
恐鱷,屬於短吻鱷超科,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東部海岸地區, 恐鱷是史上出現過最大型的鱷類之一,可能會以恐龍為食。目前發現的恐鱷化石主要以頭骨為主。大衛·史威莫提出:生存於北美洲東部的恐鱷,身長為8米,體重為2噸;生存於北美洲西部的恐鱷,身體較大,身長為12米,體重為7.7噸。當然也少數學者根據墨西哥的殘片標本認為最大的恐鱷可能超過12米,重達8.5噸,西南部恐鱷和東部恐鱷的腿骨較細可能是特化的海洋鱷魚,西北部恐鱷有大量的皮下骨板,強化關節的支撐力,相比西南,東部的恐鱷,西北部的個體更適應陸地生活。
帝鱷:
帝鱷又稱為肌鱷、帝王鱷,意思為“肌肉鱷魚”,是一種已滅絕的鱷類。它們生存在於早白堊紀的非洲,是曾經存活過的最大型鱷類動物之一。帝鱷身長極限10-10.5米,體重4噸,以各種史前魚類為主要食物。因為沒有發現過完整骨骸,所以是用測量最大的頭顱骨,然後與現代鱷魚相比,計算出帝鱷的長度。現代鱷魚頭顱與身體的比例,不管年齡或性別都是一樣的。主要的差異在於長口鼻部鱷魚,頭部占的比例比寬口鼻部鱷魚還大。帝鱷的長度是以長吻鱷與鹹水鱷的比例平均作為計算。塞裏諾也測量印度與哥斯達黎加的現存鱷魚作為他研究中的計算數據。
普魯斯鱷:
普魯斯鱷雙孔亞綱初龍形次亞綱初龍形類初龍類嵌跗類鱷跗類鱷形超目中真鱷類新鱷類真鱷類鼉超科鼉科凱門鱷亞科,最大個體身長可達11.5米,體重可達2-5.5噸,體寬近1.8米,頭骨長2000毫米以上,體型比中生代的恐鱷更大。它們當時沒有天敵,它們的食物是它們所能捕食的一切哺乳動物和魚類。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是世界最著名的出產鱷魚的地方,黑凱門鱷和美洲鱷仍然是那裏的水中霸主。1986年,一位加拿大古生物學家在那裏找到了近100年前就被人們命名了的可能是新生代最大的巨型鱷魚—普魯斯鱷屬中的—“巴西普魯斯鱷”的下顎化石和部分顱骨化石的碎塊。巴西普魯斯鱷最大大概11.5米左右,是有史以來第二大的鱷魚。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