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業大國,尤其是在古代,都是靠地活著的,如果遇到天災人禍,基本上一年的辛苦就付諸東流,而且在中國古代,大規模的饑荒數不勝數,而小規模的饑荒也不時得發生,尤其是洪澇災害,對農民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那麼古代都是這麼度過饑荒的?
洪澇災害直到現在也不時得發生,而人們在大自然麵前,總是很渺小的,古代人民也是如此,他們不但怕洪澇災害,還怕貪官汙吏,或者戰亂不斷的時期,其實在民國時期,就有無數勞動人民活在水生火熱之中。其實很多人都有個疑問,古代的野外資源是很豐富的,古代的人饑荒時為什麼不吃魚蝦呢?
真正的饑荒到來的時候,人們的日子都是很艱難的,他們基本上都是底層民眾,都是拖家帶口,基本上什麼都吃,也包括魚,但旱災的時候,水就成了最稀缺的資源,因此魚蝦就成了奢望,而洪災的時候,人們根本沒有能力從滔天洪水中捕到魚,再加上他們本來就體力不支,下水捕魚也需要技術和工具,所以魚可能沒捕到,反而把自己搭進去了。
古代農民才是饑荒的最大受害者,他們特別依賴糧食,一旦遇到饑荒,他們毫無抵抗的能力,古代人遇到饑荒的時候,吃樹皮、草根,甚至還吃一種叫做“觀音土”的東西,好多人都因此而喪命,在古代饑荒的時候,易子而食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而他們除了等待朝廷救援外,就隻能等死,所以在古代遇到一個好皇帝,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