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多將鍾表二字連在一起說,但其實鍾與表是有不同的。鍾是大型的,可以在室內或室外擺放、懸掛的,而表一般都是小巧的,能戴在身上與身體密切接觸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世界上最古老的鍾——北宋時期大型自動化天文儀器,水運儀象台。
水運儀象台的來源水運儀象台是北宋時期蘇頌、韓公廉等人發明製造的以漏刻水力驅動的,集天文觀測、天文演示和報時係統為一體的大型自動化天文儀器。標誌著中國古代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高峰,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鍾。
1、曆史淵源
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開始設計,到元佑七年全部完成。它是中國古代的卓越創造。其中的擒縱器是鍾表的關鍵部件。因此,英國科學家李約瑟等人認為水運儀象台"可能是歐洲中世紀天文鍾的直接祖先"。
2、結構特征
根據《新儀象法要》記載,水運儀象台是一座底為正方形、下寬上窄略有收分的木結構建築,高大約有十二米,底寬大約有七米,共分為三大層。
①上層是一個露天的平台,設有渾儀一座,用龍柱支持,下麵有水槽以定水平。渾儀上麵覆蓋有遮蔽日曬雨淋的木板屋頂,為了便於觀測,屋頂可以隨意開閉,構思比較巧妙。露台到儀象台的台基有七米多高。
②中層是一間沒有窗戶的"密室",裏麵放置渾象。天球的一半隱沒在"地平"之下,另一半露在"地平"的上麵,靠機輪帶動旋轉,一晝夜轉動一圈,真實地再現了星辰的起落等天象的變化。
③下層包括報時裝置和全台的動力機構等。設有向南打開的大門,門裏裝置有五層木閣,木閣後麵是機械傳動係統。
3、工作原理
水運儀象台的構思廣泛吸收了以前各家儀器的優點,尤其是吸取了北宋初年天文學家張思訓所改進的自動報時裝置的長處;在機械結構方麵,采用了民間使用的水車、筒車、桔槔、凸輪和天平秤杆等機械原理,把觀測、演示和報時設備集中起來,組成了一個整體,成為一部自動化的天文台。
提到中國古代發明,很多人都會想到四大發明,四大發明是中國古代創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學技術,包括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其實,鍾也是我國古代燦爛發明文化的體現。水運儀象台標誌著中國古代天文儀器製造史上的高峰,被譽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鍾。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