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這輩子不易,貴州剛解放就參加了工作。上世紀50年代初20多歲的父親就擔任小學校長一職,箅得上少年得誌。但好景不長,1957反右運動開始,性格直爽,常說實話的他被打為右派,不但被免職、還被降了薪。60年代wen化大革命開始,父親因為家庭出身是地主,且在解放前參加過三民主義青年團等曆史問題,慘遭迫害,被戴高帽、含稻草遊街示眾等汙辱。
1968年母親病逝,我少年喪母、父親中年喪妻。父親獨自一人拖著我們姐弟四人,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和年幼的我。如大部份平常百姓人家一樣,黃帝愛長子、百姓愛幺兒,父親對我疼愛有加。但疼愛並非溺愛,他對我們四姐弟的要求十分嚴格。由於父親月薪僅28元,一家人過日子捉襟見肘,家裏總是在父親領完工資後先買糧食和菜油。餘下的錢才能買菜和其它,因此整個少年時代全家生活十分拮據,我直到高中快畢業了才穿上第一件毛衣,還是二姐省了不知多長時間,才從她上師範學校的那點微薄的助學金摳出來錢來替我買毛線親手織的。
我的第一堂真正的中文課是父親給我上的,記得上小學學二三年級時,一次到鄉下父親教書學校去,父親要上課又不放心我獨自一人在外麵玩,就帶我到教室不許我出去。父親給初二的學生講魯迅的作品《少年閏土》,閑得無聊的我第一次聽父親講課,競聽入迷了,記得講少年閏土,抓鳥,拾貝、腦子裏總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讓少不更事的我一下子找到了興趣點,父親見我如此著迷,甚至還給我找了一本初中語文教材給我學習,就是從此開始,讓我知到中文課其實可以不枯燥,除了革命道理還有生活情趣。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