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地球與環境學科自然指數排名(高校與科研院所)全球第1,軟科排名全球第13、中國第2,校友會環境科學排名全國第1。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學環境學院是行業內為數不多(可能是唯一一個)控股上市公司的學院,它旗下的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公司(簡稱“南大環境”,股票代碼:300864)於2020年8月正式登陸深交所,成功掛牌上市。
5、上海交通大學(QS排名No.57)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曆史可追溯到1928年設置的市政工程專業,曾培養出顧康樂、周文德、顧夏聲、胡家駿、徐曉白等一批傑出校友。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成立於1999年9月,2001年和2002年獲批環境工程博士點和專業學位碩士點,2003年獲批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依托上海交大在工科、管理、醫學等方麵的學科基礎,經過二十年快速發展,形成了在國內環境學科領域的特色優勢,成為國際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一定影響的教學與科研機構。
6、同濟大學(QS排名No.66)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是全國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學院建製成立的環境教育和科研學術機構,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係及1981年成立的環境工程係。1988年成立環境工程學院,1998年正式更名為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2002年,為加強全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和同濟大學共同建立了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使同濟大學環境學科跨入了全麵國際化環境教育和科學研究的新階段。
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同濟大學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院為平台,建立了完善的國際化環境教育與研究體係,是聯合國環境教育、研究與培訓的重要基地之一,與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UIUC)、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Virginia Tech)、 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巴黎高科大學集團、圖盧茲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高校建立了聯合培養機製。
2017年,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榜單,學科排名獲評A+級;2019年學科國際QS排名首次進入51~100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為邁向世界一流學科奠定堅實基礎;2020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環境科學學科進入50~100位。
目前,該學院共有兩院院士6人(含雙聘),長江學者3人,傑青5人,優青、青長、青拔等國家“四青”人才14人,國家萬人計劃2人,國家百千萬人選3人,上海領軍人才9人,其他省部級人才計劃20餘人。
7、哈爾濱工業大學(QS排名No.97)哈爾濱工業大學環境學院曆史非常悠久,早在1920年,哈爾濱中俄工業學校(哈爾濱工業大學早期名稱)就設置鐵路建築係,其中開設了“給水和排水”等專業課程。
1950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立衛生工程專業,1952年衛生工程專業分成給水排水、采暖與通風專業。1986年成立環境工程本科專業,1996年建立市政環境工程學院。2016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成立了環境學院,2017年環境學院重組,給排水科學與工程進入環境學院。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在教育部的曆次評估中,均名列前茅,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環境科學與工程獲得A+,全國並列第一,市政工程獲得A。哈工大環境學科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國際創新引智基地、國家國際合作基地和國家教學仿真實驗室等重大平台的學科。
在環保領域,有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都來自哈工大環境學院,他們分別是:李圭白、湯鴻霄、張傑、曲久輝、任南琪、彭永臻、嶽國君和馬軍。
正因為如此,所以哈工大在環保領域的知名度非常高,號稱“東北小清華”。
8、複旦大學(QS排名No.101-150)複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係前身為複旦大學物理二係,1996年環境科學與工程係正式成立,經過25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具有一定影響的教學與科研機構。
轉載請注明出處。